ai医疗器械cfda(人工智能医疗器械cfda)
ai医疗器械作为一种全新的产品,拥有一定的智能,但是之前并无审批此类产品的经验和标准数据库。另一方面,国内ai医疗器械企业的产品还在打磨阶段,医疗是一个严谨的行业,事关民众安全。
值得说明的是,之前拿了认证的产品大多是基于之前CAD产品审批方式获得的,与***近流行的新一代ai医疗器械产品有些不同。
没有认证就没有市场准入资质,虽然各个创业公司有自己合理合法的营收渠道和高额的融资,但是AI公司数据、人才、算力、运营成本昂贵,如果以ai医疗器械产品为主营业务的公司迟迟拿不到市场准入资质,那公司的长远发展必将面临挑战。
利用深度学习技术研发的ai医疗器械产品为何拿不到认证,问题出在哪里,获得认证还需要解决那些问题,各家ai医疗器械公司,监管部门等机构做了哪些准备,中美的审批有何区别,本期将试着进行解读。
目前药监局没有发出这种降低审批标准的信号,按新的分类目录,直接给出诊断治疗建议的辅助决策软件都属于三类,如果仅仅给出量化数值,像骨密度,那就是按二类医疗器械来管理,市场上大部分的AI产品都属于三类。
2017年9月4日,CFDA发布的新版《医疗器械分类目录》医用软件中包含的辅助诊断,主要是针对之前已经出现的辅助诊断产品,比如CAD系统等。但这类并不包含自动诊断系统,对***近流行起来的人工智能软件产品的界定并不完善。
这个分类目录是相关部门根据之前辅助诊断类产品的分类、审批、发证的经验和问题重新制定的。而对于新一代医疗人工智能产品,之前并没有先例可寻。现阶段虽然有人工智能公司申报药监局认证,但是目前还没有一家公司拿到三类医疗器械。
目前大多数医疗人工智能公司的发展都卡在了审批这个地方。医疗软件注册审批的流程大概是这样的:
从这个流程图,我们可以看到,在获得药监局认证之前,要先获得体系认证,体系认证需要3-6个月。三类医疗器械认证需要2-3年,在审批之前要等到标准数据库的建立,数据库的建立需要一定的周期。
以糖网为例,2017年12月24日,中检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布关于召开AI标准测试数据集(眼底部分)建设会议通知,2018年3月26日,中检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布,标准测试数据集(眼底部分)建设完成,一个病种共花费了3个月的时间。
从中检院的官微发布的信息推测,他们是按照病种进行来建立数据库,与 FDA 在如何评估系统并确保其准确性和安全性方面的沟通,IDx就花了7年时间相比,审批部门的速度已经非常快了(中间还有一个春节)。
但是每个公司涉及的病种一般在10个左右,算上临床实验的时间,审批的过程在3-4年的时间。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,如需准确性答案可查询官方发布信息或联系道和思源!13521090701(微信同号)
本文标签:ai医疗器械cfd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