颅内动脉瘤辅助栓塞支架临床样本量总结
颅内动脉瘤辅助栓塞支架临床样本量总结
-器审审评报告分析-
(临床评价路径:临床试验)
(报告编号: CQZ2401228)
1.产品适用范围
该产品适用于≥18岁的颅内动脉瘤患者,辅助弹簧圈治疗囊状宽颈(瘤颈≥4mm或瘤体/瘤颈比<2)动脉瘤,动脉瘤位于前循环(颈内动脉、大脑中动脉M1/M2段、前交通动脉、大脑前动脉),载瘤血管直径≥2.0mm且≤5.2mm。
2.动物研究
选择使用新西兰大白兔动脉瘤模型评价产品的安全性、有效性和可操作性。观察时间为植入后30天、90天、180天。
3.临床样本量总结
3.1临床试验入组与数据分析情况
数据集 | 计划入组例数 | 实际入组例数 | 试验组 | 对照组 |
入组集 | 204 | 203 | 102 | 101 |
安全性数据集(SS) | - | 199 | 99 | 100 |
全分析集(FAS) | - | 199 | 99 | 100 |
符合方案集(PPS) | - | 181 | 90 | 91 |
备注:
SS集与FAS集的差别:如果一个受试者用了药(医疗器械),但没有任何一次疗效评估数据,他/她会被纳入SS集进行安全性分析,但不会被纳入FAS集进行疗效分析。
3.2 临床试验设计
3.2.1 前瞻、多中心(13家临床机构)、随机对照
3.2.2 选择的对照器械为颅内支架系统
3.3 临床评价指标
类别 | 评价指标 | 随访时间 |
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 | 术后12个月动脉瘤完全闭塞率 | 术后12个月 |
次要有效性评价指标 | 术后即刻手术成功率 | 术后即刻 |
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成功率 | 术后即刻 | |
术后6个月动脉瘤复发率 | 术后6个月 | |
术后6个月动脉瘤完全闭塞率 | 术后6个月 | |
主要安全性评价指标 | 12个月内任何严重同侧卒中或神经系统死亡发生率 | 随访总时间12个月 |
次要安全性评价指标 | 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 | 术后6个月 |
术后6个月Rankin评分良好率(mRs≤2分) | 术后6个月 | |
术后12个月Rankin评分良好率(mRs≤2分 | 术后12个月 | |
死亡率 | 随访总时间12个月 | |
器械相关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 | ||
器械缺陷率 |
道和思源专业团队可提供全程指导,避免上述问题,提高注册成功率。